山东地区陶瓷至宋金时期达到繁荣阶段,元代由于战乱,制瓷业较为萧条。这一时期陶瓷生产规模均比唐五代明显的扩大,生产工艺成熟。金代中后期,陶瓷发展超过了北宋,元代主要是枣庄、临沂为主。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显示,除淄博地区之外主要的陶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西南及西北地区的泰安、济宁、临沂、枣庄、德州、聊城等地,分别为泰安地区宁阳西太平窑、西磁窑,泰安满庄中淳于窑,泰安新泰汶南窑,济宁泗水柘沟窑,枣庄中陈郝窑、柏山窑、渴口窑、雷村新村窑,临沂罗庄朱陈窑,德州窑,聊城临清窑等。在宋代,山东的烧制陶瓷开始使用煤作为烧料,并出现了匣钵叠烧工艺,因此,器物内底刮釉一圈工艺的出现。
宋元时期山东陶瓷产品胎骨坚致、胎薄而均、制作规整。釉彩颜色有白釉、黄釉、青釉、酱油,主要以白釉为主,还有少许的黑釉。白地黑花是这个时期的特有产品,有些器物内外还有字样。这个时期生产的器物种类繁多,涉及到实用器、冥器、俑类等。器型主要有碗、盘、盆、瓶、罐、杯、盂、壶、枕、盒、烛台等。造型上有瓜棱、蒜头、花瓣等形体。瓷俑有狗、牛、龟、猴、马、羊、狮、鸭等动物造型外,还有人俑、观音俑。北宋晚期出现了剔花、刻花,金代出现绞胎、加彩、白釉黑花、篾纹等技法,装饰上多有折枝、花纹、文字、鱼纹等。
宋中陈郝白釉黑花玉壶春瓶
宋中陈郝白釉黑花双系罐
元中陈郝白釉四系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