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山东地区的制瓷业在北朝时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窑址的数量有所增加,制瓷作坊的规模有所扩大,制瓷的器类和技术有所提高。目前山东地区发现隋唐窑址60余处,主要集中在泰安、济宁、枣庄、淄博、临沂等处。烧制碗、杯、盘、钵、瓶、罐等多种器物,器型规整,釉色明亮,胎呈浅灰色。
隋代窑址主要有淄博寨里、枣庄中陈郝、临沂朱陈、泰安中淳于、宁阳湖村、曲阜宋家村等,唐代窑址有泗水尹家城、大泉,淄川磁村和曲阜息陬、宁阳西太平、西磁窑等处。隋代烧制的瓷器多为青釉,器类常见生活用具、也见文房用品,器物造型规整、胎骨细腻,釉色纯正,施釉均匀,装饰技法大量使用刻花、贴花和模塑工艺,装烧技术以叠烧为主,开始出现匣钵套烧。唐代瓷器以白釉、青釉、黑釉为主,也出现有黄釉和酱釉,磁村窑在唐代晚期出现茶叶末釉和雨点釉工艺美术瓷。唐代中晚期,烧制的瓷器胎薄质细,火候较高,釉色纯正,釉面光洁晶莹,玻璃质感强,出现多种色彩釉,常见白色绿彩、白釉红彩等瓷器。此时期我国制瓷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山东地区寨里窑是北方青瓷重要产地之一,是中国北方青瓷产地的优秀代表。
隋青瓷龙柄蹲猴壶
唐三彩双鱼瓶
唐中陈郝三彩虎头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