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琉璃发展历史——岳石文化到北朝晚期山东陶瓷

发布者:陶瓷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12

岳石文化相对于中原地区夏商系统文化而言, 其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至殷墟早期。岳石文化大多数陶器胎壁厚,种类少,不过都采取了先进的轮制方法,火候也比较高,普遍饰有凸棱数周而形成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的陶器主要有尊、子母口罐、三足簋、圈足簋、豆、盂、鼎、盆、杯及大量蘑菇状钮的器盖。一些泥质陶器上还绘有朱色图案,也有用红、白、黄多彩兼施的云纹彩绘陶。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出现,陶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大下降,使得陶器的发展进入低潮期。大约商代晚期原始青瓷的出现,山东有确切地点和出土单位的原始瓷,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州一线和鲁西南的枣庄、滕州、曲阜一带。从目前所见山东原始瓷器的胎质、釉色、纹饰、器型来看,都与中原地区出土原始瓷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且要晚于中原地区。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大量出现陶俑,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物艺术品,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世情礼俗。在山东地区,陶俑艺术最早可以追溯于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着各个朝代审美风尚的演变。目前山东地区出土的陶俑种类丰富多样,主要有武士俑、侍俑、宴乐俑、动物俑等。

山东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烧制瓷器的窑址为北朝晚期,可确定为北朝时期的古瓷窑址有淄博寨里、枣庄中陈郝、临沂朱陈和兖州东漕庄等处淄博和枣庄地区,数十处北朝至隋唐瓷窑遗址和陶瓷堆积,说明山东是北方烧造瓷器特别是青瓷的重要区域之一。

  西汉彩陶乐舞杂技俑    

  

北朝青釉莲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