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玻璃发展历史——明清时期山东陶瓷

发布者:陶瓷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12

  明清时期的山东陶瓷主要集中在淄川、博山、峄县等地。颜神(今博山)一地,出现了“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辐至的盛况。在崇祯十五年淄川大昆仑西山一带发现白釉石(白药石),是淄博生产的一件大事,为扩大白釉陶瓷的生产提供了便利。

 山东社会在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恢复后,窑厂遍布四方,博山窑业的兴盛,使得淄博地区有了很多制瓷民窑,同时也产生了不同地区生产门类的分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以黑、酱、青、老鸹翎釉为主要代表的低调单色釉产品,一类是以土制青花、民国红绿彩等为代表的彩绘产品。彩绘题材多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为主,颜色多见红、绿诸色,表现富贵吉祥寓意。近代彩绘最为显著当属博山大鱼盘,它集中代表了近代淄博民间彩绘艺术的最高成就,颇具地域特色,也被称为“山东大鱼盘”。清末帝国主义的入侵,淄博陶瓷业受到严重冲击,各地窑厂日渐萧条,在“戊戌变法”和“洋务派”实业救国的呼声中,山东工艺局局长黄华委任古董商王子久先生在博山创办全省第一个官办窑厂,陶瓷艺人陈希玲在博山工艺研习所成功研制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

    

  清老鸹翎釉鱼纹坛                     清青花鱼纹盘              清青釉龙首葫芦形模印